王斌泰同志在2008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08-01-22浏览次数:384

  

  • (2008年1月8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2008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总结2007年全省教育工作,研究分析当前教育形势,全面部署2008年全省教育工作,进一步推进全省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刚才,何权副省长作了重要讲话,对今年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2007年教育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2007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教育系统围绕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认真落实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统筹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各级各类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根据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2007年我们对苏南36个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进行了评估,通过评估,有力地促进全省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的提高。
    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继续保持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学前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在园幼儿数达168.8万人,比上年增加18.6万人。全省普及了高中阶段教育,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5.72%,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85.7%。中等职业教育年招生数达50万人,在校学生达153.6万人。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全省普通高校在校生达156.88万人,成人本专科在校生达35.06万人,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37%。教育经费持续增长,财政投入占教育经费的比例明显提高。全年地方教育投入预计超过780亿元,比上年增长14%以上。
    (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显著。省政府召开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工作会议,安排省级经费22亿元,积极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其中44个县市年内完成了化解任务。全面实施农村小学“四配套”工程,安排3.4亿元专项资金,为3650所农村小学配送了设备器材,农村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安排专项经费4900万元,加强特殊教育学校、民工子弟学校和民族学校建设,保障弱势群体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安排6980万元实施“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组织优秀教师录制了中小学24门学科2000课时的教学光盘,免费发放到7200所农村中小学,并为经济薄弱地区学校20000个班级配送成套放像设备。加强了对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的省级督导,有效推动县级政府履行教育工作职责。开展了全省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和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专项督导。
        (二)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得到加强。召开全省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现场交流会,扎实推进以实训基地为核心的高职院校基础能力建设。全省新增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3所、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7所、国家级高职实训基地6个、省级高职实训基地11个。加强校企合作,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式发展,全省职教集团达l0个。新建25所中等职业示范学校,遴选建设37个中职实训基地。深化教学改革,新认定128个中职示范专业,重点建设60个课程改革实验点。强化专业技能培养,成功举办首届全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和2007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全省600多所职业院校近百万名师生参加了比赛。
        (三)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继续提升。全省高校积极推进老校区置换和新校区建设,当年完成基建投资50亿元,竣工建筑面积300万平方米。全省高校新增国家级精品课程53门、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0个、省级精品教材201部、省级立项建设精品教材203部。全省新增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部委重点实验室、2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新建23个省部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及科技创新平台、30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团队、5个省级大学科技园。新一轮入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9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3个。组织开展了全省高校教学成果奖评选奖励工作。指导协调15所本科院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对32所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进行评估。继续实施“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资助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300项,建设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20个。
        (四)高校招生就业工作积极稳妥。圆满完成各类教育招生考试任务。共组织各类教育考试54次,报考总规模达490.65万人次。扎实做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工作。全省共有52.6万人报名参加普通高考,全省高校共招收普通本专科学生42.1l万人,比上年增加6.25万人。坚持“阳光招生”,严守录取政策,严管录取网络,严格录取管理,严明录取纪律,圆满完成各类招生计划。做好2008年普通高考方案宣传工作,首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顺利进行。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完善政府、高校、社会、用人单位通力协作的工作机制,开通“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开展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创建活动,组织全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举办各类就业招聘会56场,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扶持毕业生自主创业,优化毕业生合理流动的制度环境。截至12月底,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6%。
        (五)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推进师范生培养模式改革,实行师范生提前录取政策,提高了师范生源质量。继续实施“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有效改善了农村薄弱学校教师队伍结构。选派2600名优质学校教师到苏北农村薄弱学校支教,选拔1627名大学毕业生到苏北农村学校任教,提升农村教师队伍素质。新认定各类教师资格5.7万人。6.4万名教师参加各项省级培训。开通江苏教师教育网,开展教师网络培训,建立教师自主学习网络平台。省委、省政府召开江苏省庆祝第23个教师节大会,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临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全省一批教师被授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顺利完成2007年高校和中专校教师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高校引进高层次人才4300余人,进一步改善了教师队伍的结构。
        (六)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取得新成就。全年新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68个,目前我省共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356个。成功举办江苏一台湾高等职业教育论坛等7个论坛。全面启动江苏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组织开发汉语言文化普及型课程体系,邀请英、美、韩等国131名中小学师生来江苏体验中国文化。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全年新增招收外国留学生高校和机构4所,共招收来自l47个国家的留学生l0129人,比上年增加l5.4%。全省中小学共招收外国学生73lO人,比上年增加34.6%。全省港澳台侨学生达4000余人。加强教师境外培训,共选送各类教师和教育管理者1300余人赴海外研修。推进外籍专家队伍建设,新聘请外国专家和教师1600余人,引进国外智力培训我省中小学英语骨干教师2500人次。
        (七)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启动实施
    全省“科技帮扶、百村示范”主题活动,积极探索科技扶贫运行新模式。全省高校作为技术支撑和依托单位参与实施了44个成果转化项目,争取财政资金4.4亿元。立项资助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170项、科研成果产业化推进项目43项、哲学社会科学项目213项。2007年度教育部高校科技成果奖评选中,江苏高校作为主要完成单位获得一等奖15项、二等奖25项,一等奖和获奖总数列全国第二。开展以“两后”毕业生为重点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培训转移31.6万人,完成农民创业培训1O万人。总结社区教育经验,创建社区教育实验区。举办了第十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江苏省系列活动,开展全省县(市、区)语言文字工作评估,促进全社会正确使用语言文字。
        (八)学生资助力度进一步加大。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免收学杂费。继续对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一免一补”,为苏北、苏中农村中小学80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课本;秋学期为全省525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国家课程教科书;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省设立普通高中助学金,平均资助标准每人1000元,资助面达到1O%。为全省中职一二年级学生提供每生每年1500元资助,受益面达l00%。完善“绿色通道”制度,确保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扩大高校学生奖助学金规模,受资助学生达在校生的19%。全省共发放国家助学贷款53361万元,获贷学生96568人。
        (九)和谐校园建设进展顺利。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第十五次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成效显著,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在全省教育系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热潮,邀请省委宣讲团深入高校宣讲30场。贯彻落实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加强学历证书管理,严格学籍注册和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程序,全面完成普通高校新生学籍电子注册工作。首次评选高校学生管理创新奖。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建设初见成效。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月”活动,充分发挥5个区域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的辐射作用,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开展。加强青少年校外活动基地建设,全省共建成70个校外活动场所,绝大多数县(市)已建有一所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组团参加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并取得优异成绩。组织260场高雅艺术演出免费送进校园。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和国防教育。贯彻落实《中小学管理规范》,以创建“安全文明校园”为抓手,切实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安全工作。启动实施了全省中小学人身意外伤害事故校方责任险工程,通过政府采购招标,为全省所有中小学校统一购买学生人身意外伤害校方责任险,惠及学生1 027万名。贯彻全国维护高校稳定工作会议精神,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高校稳定。在全省高校深入开展文明学校创建活动。
        (十)教育行风建设水平有了新提高。开展中小学办学行为专项督查,全面清理中小学改制学校,全省共上报改制学校417所,经清理整顿后保留270所,停办或改回公办147所。积极开展创建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市、区)活动,违规收费行为明显减少,信访投诉举报比上年同期下降75%。建立健全高校治理商业贿赂长效机制,违法违纪案件数比上年下降近50%。在全省范围开展了“百所中小学行风评议”活动,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加强审计监督,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各级教育审计部门共完成审计项目1.5万项,促进增收节支和核减工程投资额超过20亿。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教育改革和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尚不健全。我省教育投入虽然总量逐年增加,但各类教育生均经费仍然偏低,教育经费正常增长机制尚未形成。二是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教师编制、管理、保障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偏紧、整体素质有待提高。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紧缺。高校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创新团队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三是各类教育发展的协调性有待进一步加强。幼儿教育发展水平还不够平衡,继续教育还不广泛,老年教育尚未全面开展,优质教育资源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当然,这些困难和问题是前进中的困难、发展中的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研究,通过加快发展和深化改革逐步解决。
        二、今后几年推进全省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思路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历史阶段,为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出的新的重大战略目标。面对党的十七大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最根本的还是要更加自觉地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推动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落实,指导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
        (一)2010年全省必须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这是在党的重要会议上第一次提出这样新的命题。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在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的全局性部署中,教育是唯一提出要率先实现现代化的领域,这充分体现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江苏是全国最早提出教育现代化目标的省份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江苏特点、时代特征的现代教育体系,一直是江苏人的期盼和追求。2005年,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作出了《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向全省发出了总动员。这一战略部署既充分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事业的现有基础,又充分体现教育优先发展、超前发展的要求。
        经过连续多年的跨越发展,江苏教育登上了一个新的起点,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任务就是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达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与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相适应。教育现代化是推动社会现代化的重要动力。要加快实现国家和区域现代化,就必须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这是众多国家和地区现代化历程所昭示的必然规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江苏的省情比较特殊,人口密度全国最大、物质性资源全国最少、人均环境承载量全国最小,必须依靠教育提升江苏的科技、文化、人才、劳动者素质,以教育的率先基本现代化来引领和支撑经济社会的现代化,这是实现江苏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是把江苏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我们一定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树立新的发展理念,确立新的发展追求,构筑新的发展优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率先发展、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确保2010年全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二)着力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
        促进教育公平是江苏人民的新追求。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是体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重要方面。促进教育公平、让更多的人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建设教育强省的重要任务。近期促进教育公平的主要任务:一是要通过加快教育发展,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全力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二是要进一步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建立健全大学本专科学生、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系统性的奖学金、助学金制度,确保每位学生不因贫失学、辍学。三是要全面推进招生“阳光工程”制度化,使招生的各个环节都落实公平性的要求。四是要依法治教,规范管理,完善规范教育收费的长效机制,提高规范办学水平。党的十七大报告特别强调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教”的要求深刻地揭示了教育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既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条件下的继承与发展,也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体现,而且是对教育系统和社会各界提出的更高期望和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刻认识保障和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意义,切实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教育工作的最高原则,作为制定教育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采取切实措施,把促进教育公平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问题,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提高教育质量是全省人民的新期待。质量是各级各类学校办学的生命线,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题。党的十七大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明确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必须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点,要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学校办学第一位的任务,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重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加强教育内涵建设,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基础教育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集中体现,是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的核心内容,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要进一步深入推进课程、教学和评价机制改革,倡导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型学习,切实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实践和应用能力培养,改革课程设置,调整教学内容,加强与行业、企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单位合作,切实提高教育质量。继续下大力气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努力提高职业学校办学水平。高等教育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强品牌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建设,更新教学内容,倡导研究性教学,强化实践教学,逐步推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作为重要内容,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要引导、鼓励高等学校找准办学定位,明确培养目标,走特色办学之路。要建立质量保障制度。教学评估是国家对高等教育实施宏观指导和政府监控的重要手段,要坚持做下去,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使之逐步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三)加快完善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和优质教育体系
        构建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和优质教育三大体系,是全省教育现代化的主体工程,我们必须精心设计,全面部署,加快建设。
        全民教育体系是基础性体系。全民教育就是普及教育,是以满足每个人的基本学习需要为目标,向所有儿童、少年、青年提供不同层次的学历教育,创造安全、健康、无歧视的教育环境,让所有的人都能达到基本的学习要求。从我省实际情况看,就是要满足学前三年至高中阶段15年的普及教育,为50%以上的适龄人口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目前,学前三年教育尚未完全普及,本专科高等教育尚未达到普及化程度,研究生教育还不能满足要求,特殊教育普及水平还要再提高。我们要加快发展,不断完善。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普教与职教互通立交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横跨立交桥。通过努力,基本形成教育层次衔接、结构合理、规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国民教育体系。
        终身教育体系是学有所教延伸性体系。终身教育就是要为个人终身参与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提供充足、平等的机会,学习者提供伴随其一生的、多次迭加的、满足其不同人生阶段需求的教育服务,实现不管是谁、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哪里、不管想学什么,总可以提供学有所教的条件。发展终身教育,必须适时探索O至3岁幼儿教育,大力发展继续教育,积极普及老年教育,形成综合、完整的终身教育系统。进一步规划整合全社会的各种教育资源,建立广覆盖、多层次、多形式的终身教育网络。大力发展自学考试、各种学历证书考试、远程教育、社区教育,开展多种需求的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面向职业和生活需要的教育机构,推动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和学习型村镇建设。以建设社区老年大学为抓手,积极开展老年教育。
        优质教育体系是教育水平显示性体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普遍要求不但要有学上,而且要上好学,对高水平高质量高层次教育的需求更加迫切。要科学配置教育资源,并不断发展优质教育资源。全省要加强省优质幼儿园、星级高中、星级职校、示范性高职校、省属重点高校和“211工程”、“985工程”高校建设,形成系列化的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其引领和带动作用,推动各级各类学校普遍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要以“青蓝工程”、“333”工程、创新团队和教学名师建设为抓手,全面提高各级各类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要从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建设等教育教学的基础环节入手,切实提高优质教学资源建设水平,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度,整体提升各级各类教育质量。要通过努力,逐步建立健全布局合理、结构完善的优质教育体系。
        (四)继续实施教育均衡化、多元化、信息化、国际化发展战略
        坚持教育均衡发展。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惠及人民群众的一项战略任务。教育均衡发展,当前主要是指区域内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要以县(市、区)为单位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均衡发展。教育的均衡发展是经济社会区域共同发展的客观要求,没有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区域共同发展也是不完整、不持久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以资源配置为重点,从改善办学条件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做起。今后一个时期,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要按照“校园环境一样美、教学设施一样全、公用经费一样多、师资素质一样好、管理水平一样高、人民群众一样满意”的总体要求,扎实做好均衡发展工作。
        坚持教育多元发展。不断深化办学体制改革。今后,只要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有利于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满足群众教育需求的,都要鼓励探索、鼓励试验、鼓励创新。对非义务教育实行更加灵活、开放和多样的办学体制。鼓励国际著名的高水平大学与江苏高校合作办学。认真总结股份制办学试点院校的经验,完善股份制办学体制改革政策和措施。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和国家有关规定,进一步完善各项政策和制度,既要规范办学行为,又要积极支持发展。要采取切实措施,解决民办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民办教育健康有序发展。
        同时,实行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要适应区域、行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求,打破不同教育类别、机构、学科、专业之间的壁垒,逐步形成多样化的人才成长通道;推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推动学生学习、科研、就业、创业之间的良性互动;推广学生主动学习、研究性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
        坚持不断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教育信息化是发展现代教育的基础条件。当前,要着重加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善教学手段。要全面提高教育信息技术装备水平。中小学校要全面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基本实现信息技术普及教育;高等学校和高中阶段教育学校,要积极开展数字化图书馆、综合管理系统、远程教育系统等信息应用系统建设,建造良好的网络信息环境;推进信息技术与主干学科教学的整合;运用计算机网络建立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坚持不断提升教育对外开放水平。开放是当今世界的大势所趋。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如果没有先进的教育,就不可能取得国际竞争的优势。先进的教育,来源于借鉴、吸收世界各国教育先进的思想、制度、内容和方法,并不断创新。教育作为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社会事业,要全面实现现代化,在面向未来的综合国力竞争中建立自身优势,必须主动面向世界,积极融入世界,参与竞争。江苏人口资源和经济社会的特殊省情,尤其要充分利用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优势,加快推进教育对外开放,加快培养具有国际交往能力和懂得国际通行规则的国际化人才。我们所讲的扩大教育开放,是择优的开放,是提升教育水平的开放。通过教育开放,跟踪世界教育发展动态,借鉴世界先进教育理念促进教育观念更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运用最新的教育成果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创新,借鉴世界先进教育管理经验促进教育管理水平的提升,尽快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进而实现对国际先进水平的追赶与超越。
        (五)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措施
        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的新部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增强教育发展的协调性。更加突出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进一步统筹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的发展,统筹硕士生教育与博士生教育的发展,力争实现研究生规模增长速度高于本科生规模的增长速度。部、省属重点高校要尽快形成一批创新人才培养的优势特色学科专业。更加突出职业教育协调发展。要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举办职业教育,加快培养真正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适应高等教育逐步普及和基础教育生源减少的变化,相应调整高中等职业教育比例,促进职业教育和整个教育协调发展。更加突出幼儿教育和老年教育事业发展。适应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新要求,把学校教育向两头延伸,大力加强学前教育和老年教育。更加突出远程教育新平台的建立。继续发展好以广播电视大学为主要载体的远程教育,加快运用网络技术改造各级电大教学手段,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远程教育新平台。
        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党的十七大报告深刻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同时强调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号召全党同志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不断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在新的历史阶段,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关键还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拓宽思路、创新机制。要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按照科学发展的新理念,根据教育事业发展阶段的新变化,顺应基层和学校特别是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善于总结基层改革实践中的新鲜经验,坚决冲破妨碍教育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束缚教育发展的陈规旧制,坚决革除影响教育发展的体制弊端,不断深化教育改革。要通过进一步深化办学体制、管理机制、人事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资源质量,不断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办学效益,不断增强教育发展活力。
        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迅速发展,教师教育和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取得新的积极进展。当前,教育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还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和紧迫感,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师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今后一个时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坚持干部、教师、后勤人员三支队伍一起抓,教师培养、培训、引进三个环节一起上,更加注重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更加注重师德建设,更加注重教师教育能力的提升,更加注重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更加注重教师队伍的稳定。要坚持深化改革和加强建设同步推进。建设相对稳定又与时俱进的教师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师范院校的主体作用和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培养教师;采取优先保障政策,吸引优秀学生读烟范、鼓励优秀人才当教师。要统筹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的全面发展。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培养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造就有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的优秀教师和教育家。要坚持思想教育和提高待遇有机结合。尊重教师地位,提高教师待遇,保障教师权益,解决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工资收入、住房、医疗保险和继续学习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为教师队伍建设创造良好政策环境。要统筹城乡教师的建设和管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城市和农村,统筹培养和补充,统筹数量和质量,统筹当前和长远,以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促进教师资源合理配置,促进教育公平。
        进一步规范教育管理。首先,坚持教育公益性的认识要到位。教育是公共产品,是惠及全民的公益性事业,党的十七大明确强调坚持教育公益性质。无论由政府办学还是由非政府组织或个人办学,教育都具有公益性。维护教育的公益性原则是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和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教育公益性的实现,需要社会力量的关心扶持,把实现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构想变成全社会的动力和合力。学校是维护和体现教育公益性的平台和载体,维护和体现教育公益性是学校的重要职能之一。其次,教育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要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使教育领域的社会关系与管理范畴发生了重大变化,必须紧紧围绕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切实抓好各项教育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加大教育行政执法力度,确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切实加强教育督导工作。积极推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提高各级各类学校依法治校的水平。第三,社会主义和谐校园建设要到位。建设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切实加强对创建和谐校园活动的组织领导,努力把每一所学校都建成一个平安的校园、文明的校园,建成一个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和谐校园。第四,以人为本的精细管理要到位。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学校多一份管理,学生就多一份安全,社会就多一份和谐。各级各类学校要牢固树立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坚持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以制度规范办学行为,通过高水平的管理促进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进一步健全教育发展保障机制。当前要着力抓好五个方面的保障机制。一是保上学。通过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把助学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稳定资助范围和资助覆盖面,确保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接受应有的教育、都能顺利完成学业。二是保安全。继续改善农村中小学食宿条件,确保农村中小学生食宿安全;县县设立校舍维修基金,确保中小学校舍安全;建立健全中小学校车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校车接送学生安全。三是保运转。进一步提高各级各类学校公用经费标准,确保城乡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提前达到国家基准定额,确保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有所提高,确保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拨款达到全国较高水平。四是保公平。要大力扶持经济薄弱地区的教育发展,切实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切实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子女、弱势人群都有学上、上好学,确保人人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五是保发展。明确各级政府提供教育公共服务的职责,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需求,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使教育工作者再不为教育投入不足而困扰。
        三、2008年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工作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部署的第一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并将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和举办北京奥运会。做好2008年的教育工作,意义十分重大。2008年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作出的新部署,保持教育良好发展态势,大力提高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
        (一)大力推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
        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在全面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的基础上,实行城乡义务教育全部免费提供课本。2008年城乡小学、初中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分别提高到300元、500元,切实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全部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进一步健全完善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危房改造和校舍建设长效机制。要依法将义务教育经费单列并全额纳入县本级财政预算,确保学校正常运转和校舍安全,确保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健全农村中小学预算管理制度,加强教育经费使用全过程的监督、审计,切实提高教育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有效性。
        加快发展幼儿教育。2008年学前三年入园率要以市为单位全部达到90%。启动实施“农村合格幼儿园”建设工程,2008年扶持苏北苏中地区改造幼儿园1000所,争取用2年左右的时间,把全省每一所公办幼儿园都建成合格幼儿园。加强对省优质幼儿园创建工作的指导,2008年创建500所左右的省优质幼儿园。研究制订我省开展0—3岁早期教育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行0—3岁早期教育。
        继续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启动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食宿条件改善工程,新增满足10万名学生需要的宿舍和餐厅,进一步满足农村留守儿童的寄宿需求。加强对农村小学教学点的指导和管理,进一步调整布局,改善办学条件。抓紧制作2008年春季新学期使用的1000课时教学光盘并及时配送到农村中小学校。要加强指导,推动各地各校管好用好各类仪器设备和优质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各项设备的应用效益。继续推进特殊教育合格学校建设工作,全部完成改扩建特殊教育学校的任务,认真做好专用设备招标配送工作,提高特殊教育的整体办学水平。
        加快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今年,省委、省政府将召开全省教育现代化建设推进大会。各地要把工作着力点放在推进建设上,以科学发展观统筹规划各类教育的发展。区域教育现代化是有标准和要求的,要全面达到标准才能进入新的平台。要继续以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评估为抓手,提高全省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这项评估我们主要着眼于县(市、区)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着眼于县(市、区)教育的协调发展,着眼于县(市、区)教育的均衡发展,着眼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眼于建立健全保障机制,达到以评估促建设、以评估促管理、以评估促发展的目的,通过评估,促进全省教育现代化目标早日实现。争取2008年底,苏南、苏中、苏北都有一批县、(市、区)通过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评估。
        (二)继续提升职业教育发展水平
        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推动各市、县加快职业教育资源整合,调整学校布局,优化资源质量,提高职业教育整体办学水平。深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行业、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加强校企合作,推动城乡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加强民办职业教育的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推动民办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启动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星级评估工作,提升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2008年底基本消除不合格的中等职业学校,全省在三星级及以上职业学校就读的学生达80%。
        强化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示范性院校建设工作,抓好国家、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和中职示范学校建设,努力建成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进一步加快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切实改善办学条件。认真做好第二轮省级高职教育实训基地规划和建设工作,力争更多的高职院校、更多的实训基地进入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和国家级高职教育实训基地行列。切实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研究制定中等职业学校实训基地管理规范,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水平。切实加强职业院校示范专业建设,推进专业建设与实训基地的有效结合,推动高水平示范性学校专业链延伸、专业群开发工作。
        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农村办职教,把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与繁荣经济、促进就业、消除贫困、维护稳定和建设先进文化紧密结合起来,促进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深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创新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全面贯彻“德育为先”的办学思想,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成才观和择业观。大力推行和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继续办好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和职业教育创新大赛,建立健全顶岗实习制度,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积极推行学分制,加快建立弹性学习制度,为学生分阶段学习、分地区完成学业创造条件。
        切实加强社会教育工作。大力实施“现代农民教育工程”,全年完成“两后”毕业生转移培训20万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300万人。切实加强社区教育工作,积极创建国家社区教育示范区和实验区,继续推进城乡一体的社区教育网络建设,促进全社会各种学习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开展老年大学建设调研,促进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切实加强高等学校内涵建设
        切实提升高等教育资源建设水平。根据国家统一部署,扎实推进高校“211工程”三期重点建设项目规划、立项论证和建设工作。根据省政府部署,启动l 5所省属重点高校建设工作,有效提升重点建设高校的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继续推进高校新校区建设工作。积极支持高校化解基本建设债务。继续推进重点学科建设,逐一落实“加强建设的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的建设措施,开展按一级学科建设省重点学科的试点。
        切实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继续加强高等学校专业、教材和课程建设。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快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积极推动大学生参与校外学习、实践,强化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加快高校数字图书馆、数字化学习系统等建设,促进高校优质资源共享。加强品牌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继续加强基础课实验室建设。深化研究生招生制度、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
        切实提升高等学校创新服务能力。扎实推进高校创新基地建设,加强应用型本科院校工业中心建设,组织高校积极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和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启动新一轮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的培育工作。加强对全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省级大学科技园的建设管理,组织高校更多承担国家和地方重大科技任务。发展以需求导向的应用研发模式,推动高校与行业、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科技合作关系。组织高校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型工业化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方面的科技服务。切实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力争出一批有影响、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为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出积极贡献。
        切实提升教育对外开放水平。大力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工作。依法做好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年检工作。继续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建立全省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协作机制,推进江苏海外孔子学院等项目建设。着力建设好苏曼、苏澳、苏安三个海外教育培训基地,扎实做好教师海外培训服务工作。办好江苏国际教育展,鼓励高校积极开发面向国际留学市场的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开展境外办学。加强自费留学中介服务机构的监管,发挥其出国留学主渠道作用。加强引进外籍教师的管理,提高引进教师的质量和使用效益。认真做好港澳台交流工作。
        (四)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新师资培养和教师在职培训。进一步完善教师教育体系,合理规划教师教育基地和培养规模。紧密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推动师范生培养和招生、就业综合改革。切实加强教师在职培训,全年力争完成省级培训8万人次。进一步加大教师境外培训和引进国外智力开展骨干教师培训的力度。加强高等学校高层次、高水平学科带头人、科技领军人才及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着力建设一支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教学科研队伍。组织评选第十批特级教师。
        切实提升农村教师队伍素质。继续深入实施“千校万师支援农村教育工程”,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继续深入实施“万名大学生支援农村教育工程”,2008年选派2500名左右优秀大学毕业生到苏北农村学校任教。继续实施“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优化农村师资结构。
        深化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以实施岗位管理为契机,研究义务教育阶段、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学校岗位设置,指导各地各高校认真做好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工作。针对职业学校教师的特点和工作实际,研究制定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审办法,实行单独评审。研究制定高校绩效工资分配指导意见,指导高校做好绩效工资的分配工作。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进一步规范高校各类用工行为。
        (五)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切实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把学校教育作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课堂、主阵地、主渠道,把德育融入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通过修订中小学德育课程标准和中小学德育规程,不断完善学校德育体系,改进德育课程教学方法和综合考评办法。深入持久地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广泛开展与学科课程教学相衔接的社会实践活动。抓紧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工作任务。继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以省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地为依托,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诊疗心理疾病,加强心理教育教师的培训。
    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和美育工作。2008年,省政府将召开全省学校体育工作会议,我们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充分发挥体育、卫生与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和国防教育的育人功能。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城乡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卫生与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和国防教育的协调发展,保证学校开齐开足开好体育艺术课程。推进全省千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切实抓好第十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备战及国家和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筹备工作。
    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始终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序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突出“三育”,即德育、体育、美育;抓好“三会”,即会学习、会劳动、会创造;落实“三定”,即落实课程计划的规定、学生在校时间和作业量的规定、考试评价的规定,真正把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要引导广大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改进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方法,大力倡导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勤奋学习、独立思考、追求新知,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广大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课程和教学过程管理,引导教师确立新的质量观,掌握新的教学方式,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教师的工作负担,保证新课程走向常态。要强化校本课程建设,大力开发具有本地、本校特色的课程资源。继续扎实推进高中课程改革,充分发挥样本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在更高水平上深化高中课改。
        扎实推进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积极研究和探索科学的教育评价方式,注重考核评价的综合性、全面性和过程性,完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考核评价机制。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免试入学制度,全面实施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全面实行将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进一步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组织开展全省第二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质量测试,充分发挥测试结果对改进教学和推进均衡发展的作用。
        (六)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问题
        认真做好高校招生工作。2008年是实施新高考方案的第一年,要精心研制高考考务实施意见和评卷办法,确保考试和评卷工作万无一失;精心研制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办法及具体操作方案,确保录取工作平稳高效;精心做好录取软件开发、测试和培训工作,确保录取信息和录取网络安全可靠;认真做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考试及信息技术考试的各项工作,确保2008年普通高考改革平稳、顺利实施。继续全面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建立和完善“全程公开、信息透明、接受监督”的招生工作机制,确保招生录取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
        认真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2008年我省高校毕业生达42.7万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任务很重。启动江苏省大学生创业工程,发挥1O个“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的示范作用;年内在全省建立10至l5个省级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实施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援助工程,帮扶江苏籍1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和就业困难的大学生实现就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一系列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和国家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去就业;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就业信息服务,力使200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
        认真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进一步扩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覆盖面,按在校生10%的比例、每生每年1000元标准发放普通高中学生助学金;按每生每年1500元标准为中等职业学校一、二年级全部在校生发放助学金,按在校大学生20%的比例发放奖学金和助学金。提高公办学校吸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比例,改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办学条件。
        切实规范教育收费行为。继续以创建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市、县(市、区)和教育收费规范高校活动为抓手,督促各类学校规范收费行为。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以“校中校”、“校中班”和“一校两制”等名义招生并向学生额外收费,严禁举办向学生收费的各种重点班、提高班等,严禁校外办学机构利用学校设施举办向学生收费的各种名目的辅导班。2008年,各县(市、区)都要基本达到规范收费示范县的要求。
        切实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认真落实“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方针,积极引导民办学校健康发展,不断提高民办学校的办学质量。实行民办学校年检制度,组织开展对民办高校年度办学情况检查。实行民办学校章程核准和广告备案制度。规范民办学校章程,使学校办学真正有据可依。规范民办高校招生宣传行为,提高民办教育的诚信度。建立对民办高校审计制度,依法进行审计。建立民办高校督导工作制度,指导民办高校健康发展。
        深入开展和谐校园创建活动。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的总体部署,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高校党的建设,推进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进一步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高校党建工作考核。坚持与民主党派对口联系制度,加强高校党外代表人物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加强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维护学校安全稳定。深入推进校务公开工作。精心组织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活动。认真做好教育新闻宣传工作,重点加强先进典型宣传、教育政策解读和舆情分析引导,积极营造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
        同志们,200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起步之年,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一些新的机遇和挑战,做好2008年的教育工作意义重大。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团结奋进、再创辉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为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Baidu
    sogou